合肥残疾女子拿下首届全国听障演讲比赛一等奖 |
浏览:473次 发布时间:2015-10-03 13:15:23 |
2015年09月30日 安徽商报 记者 武鹏 李硕 齐林娣 童年时因一场意外,她失去了听力,险些成为聋哑人。而今,她在母亲的陪伴下,不断突破自我,不但能流利地说话、交流,还在中国残联、中国聋人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听障演讲比赛决赛中,拿下了一等奖。9月27日是中秋节,也是国际聋人节,载誉而归的合肥残疾女子陈庆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,与家人团聚。 28日,记者走近这位女“超级演说家”,听她讲述自己的成长励志故事。 不带助听器100分贝才能听到 在和记者面对面交谈的时候,陈庆的话语十分流利,普通话也很标准。这样一位长发微卷、谈吐优雅的美丽女子,看上去就是一个健全人。然而,当她拨开右耳边长发的时候,记者才发现她带着助听器。在采访的过程中,陈庆一直看着记者的口型。“这里有点吵,所以我要看你的口型,读懂唇语。”陈庆说。 “在我两岁那年,一次高烧过后,伴随着天旋地转,我便走进了这样一个宁静的、无声的世界……”陈庆说,可能是高烧,或用药的原因,她刚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,突然失去了听力。“如果现在不带助听器,可能需要100分贝,我才能隐约听到。”她说,普通人交流时说话的声音,大约只有30分贝左右,超过50分贝即为噪声,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。 母亲悉心照顾 一遍一遍教发音 因为几乎完全失聪的重度听力障碍,陈庆如今被定为二级听力残疾。她说,年幼的她,被爸妈带着去了很多大医院。“可最后,我还是不得不佩戴上当时最笨重的盒式助听器。”她记忆深刻的是,当时的助听器又大又丑,最主要的是助听器放大说话声音的同时,也把环境里的噪音放大。“巨大的噪音,让我一戴上就头晕脑胀,我总是一次次地把它摘下来,妈妈就一次次地帮我重新戴上。 ”“她将我的手放在她声带震动的地方,让我盯着她的口型,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发音。 ”正是母亲的悉心照顾和耐心引导,让陈庆在语言学习上,没有留下遗憾。她说,很多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和康复的听力障碍残疾孩子,后来都成为了聋哑人,而她是幸运的。 注意观察口型 努力读懂唇语 陈庆的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都是在普通学校里,和健全的同学一起完成的。“无论严寒酷暑,我始终留着齐耳的长发,我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。”陈庆说,残疾曾让她深感自卑。在助听器的帮助下,她听到了声音,同时,通过学习读唇语,她在交流上也少了很多障碍。尽管如此,对她来说,“听”仍是大问题。“和一个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,我会集中注意力去听,去观察口型,可一旦遇到人多,尤其是参加聚会、会议的时候,声音噪杂,注意力被分散,就会遇到听力障碍。”陈庆说,此外,听力障碍的人还不能感冒,一旦鼻子不通,带上助听器也几乎听不清外界声音。因此,陈庆不但能读唇语,还学会了手语。“在很吵闹的时候,几个听力残疾人聚到一起,大家就打手语来交流。”当听力障碍成为弱势的时候,她通过改变自己,通过口语、读唇语、手语,成为全方位交流的高手。 讲述成长故事感动现场观众 这一次参加全国首度举办的听障演讲比赛,陈庆和来自全国25个省市30名听障残疾人演讲选手同台竞技,一决高下。身高1米75的她,曾勇敢登上2006年国际旅游小姐安徽赛区决赛的舞台,并拿下“最具爱心奖”。陈庆说,比赛的是舞蹈,跳舞时队友听音乐踩节拍,而她只有在心里默念节拍,反复练习才合拍。 在这次大赛中,陈庆深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,感动了全场。“说吧,大胆地说,发出自己的声音!给所有爱你的人一份惊喜和感动!”陈庆说,在这次演讲比赛的最后,她是这么说的。如今,陈庆也做了妈妈。“有了可爱的小公主,她夜里爱哭爱闹,晚上睡觉我也不敢拿下助听器。” |